第(2/3)页 直接不管他们,自顾自的整动整个岭南所有外来普通流放人口,以及本地土著,开荒的开荒,干活的干活,学习的学习,忙都忙不过来,哪有空管那些存在时间基本不超过百年的家族,只要他们不自己找事,田明慧是真懒得管。 而且即便田明慧不管他们。 光大肆发展就够他们吃一壶了。 因为岭南最缺的是人口,那些个大家族,哪怕已经有了不少开垦出来的熟地,也不可能全靠自家人耕种,如果一个家族的土地自家人就种得过来的话。 那算什么大家族? 只能算小地主,甚至于富农好吧。 所以他们必然需要雇人耕种,或者说将土地租给别人耕种,租子和分成可谓相当苛刻。而田明慧她们虽然有各种先进农业设备,但农业设备也需要人去学习和使用,她们还没发展到人工智能操纵农业设备进行大面积开荒的程度。 为了早日开垦出更多的土地,储备更多的粮食,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战乱灾荒,田明慧她们是相当舍得出钱。 负责开荒的,每个月是五十斤粮食外带一两银子,开垦出来的土地收归元君府所有,因为他们是收钱收银子干活的,而不是自己开荒,最终开垦出来的土地收归元君府所有,也是理所当然。 但每个参加开荒的,在土地开垦出来之后,都可以租种一百亩地,元君府收两成租子,并且不需要交其他杂税。 只要交两成租金,其他啥税没有。 如今田明慧她们已经废除了明面上的所有苛捐杂税,包括人头税之类全都废除了,田税也废了,租金不是田税。 因为丁水有说过,从底层手里收钱是最麻烦,也最容易惹人厌恶的事,更是最容易滋生腐败,激化朝廷与百姓间矛盾的中间环节,哪怕再麻烦,也最好用隐形赋税来收取,而不是直接要钱。 所以此时她们主要做的就是,将无主土地矿产等各方面资源收归元君府所有,同时开设各种元君府所有的工厂。 以及主导控制核心贸易市场。 税可以潜移默化的加到商品的价格以及市场流通环节当中去,再者就是大量集体资产足以给元君府带来足够多的资金,不收苛捐杂税也可以过得很好。 她们这么做,百姓是欢呼雀跃。 但那些大家族就头疼了。 因为很多百姓租他们的田,或者给他们种一年地,交完赋税租子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之后,剩下粮食根本就不够吃,要靠各种杂粮野菜才能维持温饱。 总之收入远不如给田明慧她们开荒种田,更别说租田明慧她们开荒整治过的土地了,所以收完地里的农作物或者租期到了之后,绝大多数人都放弃继续续租,跑去给田明慧她们干活开荒了。 结果就是那些大家族,土地多也没用,没人种的土地有再多又有什么用? 三五年没人种。 很快就会退化成荒地野地。 对此,敢闹的直接清算,还就不信他们没做过坏事,不闹,好声好气过来协商解决问题的,也给他们两个选择。 要么把地卖给元君府。 要么就买他们的农具,然后高价雇些人干活,有那些农具辅助,完全可以只用过去十分之一的人,就将他们现在的土地全部都种完,如果再用上元君府提高的优良品种和化肥之类东西的话。 土地产量翻倍都没问题。 结果就是,有的人把大量土地都卖了,有的人咬咬牙,花钱从田明慧她们这边买了不少先进农具,优良种子以及化肥农药之类的东西,又花高价雇了些人手,继续种田。因为免田税,元君府并不是只针对普通百姓以及没田的人。 而是所有人全都一视同仁。 有的人算了算,觉得还行,如果元君府说的都是真的,即便高价雇人种田最终收益也会比原来高许多。但也有人觉得现在免税就是个噱头,回头指不定得搞多少手段,把没收的税都收上来。 所以十分果断的把田都卖了。 或尝试经商,或直接跑了。 但不管怎么说,整个岭南道是迅速稳定了下来,并且到处都在用人,到处都在开工,不是在开荒,就是在建设工厂或者修路。所有人都有活干,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有工钱,并且有钱消费。 再加上崖州岛的粮食水果和鱼肉产量十分充足,源源不断的支援岭南道。 节度使崔羽死后不到两个月。 岭南道就变得欣欣向荣起来。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绝大多数人脸上都没了菜色,基本能吃饱,同时还有各种水果以及肉食供应,起码咸鱼不缺。 这是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哪怕如今崔羽复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