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榷卖制度,其实来源很久了,最早就是管仲提出来的“官山海”。 最早榷卖的就是盐。 榷卖种类最多的就是大宋了,宋代的糖酒醋茶,全部都采用榷卖的制度。 但是日用品榷卖,其实是对普通百姓征税。 宋代以后,还严格榷卖的就只有盐一样。 硝石算不上日用品,反而更加适合使用榷卖制度。 小胖钧说道:“还请苏师傅速速写成奏疏,孤也要联署!” 既然定下了榷卖的意见,小胖钧又让张宏拿来笔墨,苏泽立刻写下奏疏,朱翊钧也署上自己的名字。 —— 回到公房,苏泽拿出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请榷卖硝石疏》 ——【模拟开始】—— 《请榷卖硝石疏》递送到皇宫和内阁。 内阁支持你硝石榷卖的奏疏,却对如何执行硝石榷卖产生了分歧。 次辅张居正认为,榷卖属于户部的事务,应该由户部主持,由户部办法硝石榷买的硝引。 铁路和水利大臣雷礼则认为,硝石官营的时候是工部负责,而且产硝是一件有技术的事情。 宿主在奏疏中,提出要对硝石分级销售的建议,如果有户部负责,户部官员不懂技术,可能出现商户将劣质硝石卖给朝廷,或者出售劣质硝石的情况。 张居正和雷礼各执一词,内阁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你的奏疏送到皇宫。 隆庆皇帝也同意你硝石专卖的提议,但是也头疼阁臣相争,奏疏最后被搁置。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310。】 【若要通过你的协商提案,需要支付3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苏泽也没想到,在李春芳离开内阁后,阁臣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了。 苏泽也有些怀念李春芳内阁了。 但是苏泽也清楚,随着大明朝的改革深入,这类矛盾会越来越多。 其实张居正和雷礼的这次职权之争,还在就事论事的阶段。 如果是李春芳内阁,李春芳出手调解一下,大概在内阁就能达成共识。 但是自己的那位师相高拱,他不和别人吵起来就不错了。 苏泽有些忧虑,很多矛盾就是在“就事论事”阶段结下的,下一步就是带有个人情绪的站队了,最终阶段就是“凡是你支持的我就反对”。 苏泽忧心这届内阁班子的团结,但是对此也毫无办法。 苏泽叹气,只能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1010点,请尽快完成上书,等待奏疏生效。】 苏泽看着时辰,现在已经快要下衙了,想着还是不要耽误内阁和通政司下班,苏泽决定明天早上再送去通政司。 —— 张居正今日又比昨日晚了一点回府。 张居正刚刚回到家,就见到了次子张嗣修,拿着一封信迎了上来。 “爹,大哥来信了!” 听到是长子来信,张居正依然是面无表情,但还是从张嗣修手里接过信。 张嗣修眼巴巴的看着信。 张居正治家规矩森严,就算是兄长的家信,也只有张居正看完之后他们这些弟弟才能看。 张居正这次没有去书房,而是直接在偏厅读了起来。 信的开头就是日常的问安,然后张敬修说起了自己在蓬莱岛上办学的情况。 其实张居正也已经从兵部知道了一些水师学堂的情况,他的好弟子申时行就是在兵部武选司当武选郎。 比起武监,水师学堂起步晚,得到的资源也少,朝廷的支持力度有限。 自己的儿子能将学堂办成这样,其实张居正是十分欣慰的,他在张敬修这个年纪,可没有机遇去从无到有创办一家学校的。 大部分都是一些日常的琐事,但是张居正却看得津津有味。 张敬修自从去了水师后,发现自己更能理解父亲办事的难处。 而他有了自己的事业,也会将事业上烦恼写信给父亲,张居正总能给出指点。 父子感情反而更加融洽了。 今天张敬修在信中,也写了几件水师的难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