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竞争时代的到来-《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2/3)页
“还要多谢你了,皮尔斯。”伯尼很真心的说道,他是参考好市多的运营模式,才想出的家得宝未来的商业逻辑,这极致省成本的方法,也是参考好市多的采购模式,只不过他针对家居的模式,进行了优化,让用户自己组装,以节省中间最高的运输及人工成本,还有就是要去掉会员制度,会员制度只适合生活超市这种高频消费。
在商讨了一些家得宝的运营细节后,伯尼告辞离开,因为他知道皮尔斯还有其他事情与陈志文交谈。
“艾瑞克,前段时间香港这边送到好市多的几款薯片,销量都还不错,口味也很好,如果香港这边产能足够的话,可以考虑去进入其他超市了。”皮尔斯笑着说道。
如果在初期,皮尔斯会认为陈志文投资好市多,是为了美国的零售市场,但随着时间推移,星河贸易凭借着好市多站稳脚跟后,又开始在其他零售连锁超市攻城略地,让他也知道了,自己老板的另外一个目的。
“好,听说你们试了上百种口味,才挑出了7种,也要多谢好市多团队的配合了。”陈志文笑着点点头说道。
这就是拥有自己超市的好处,可以不耐烦的进行测试,要不然,哪怕自己的沃尔玛的股东,沃尔玛的管理层也未必会答应这样的要求,而多次测试,大量出货,再获得用户反馈,特别是好市多的用户量本身就很大,且都是回头客,最终能够在好市多内部内卷出来的几款薯片,在外界也会有着不小的竞争力,香港这边的成本控制的也非常低,只要拿出外汇,购买内地的土豆可太容易了,运输成本也低。
“应该的,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做点其他零食,比如饼干之类的。”皮尔斯笑着说道。
“暂时算了,这类商品太多了,还是维持以前的采购模式吧。”陈志文摇头说道。
哪怕有职业经理人,但公司的人力资源也是有限的,特别是管理传递过程中也会有损耗,所以1000人能做好一个业务,但1000个人,能做好5个业务就不错了,如果都是潜力巨大的业务,那陈志文会以先知金手指来制定方向,避免无序的扩张造成的巨大损失,但如果都是一堆业务潜力不大的业务,他不可能参与进去,这些业务,根本就没什么太大优势,反而会将公司变的臃肿起来。
按照他的计划,这类商品、轻纺品、服装、生活用品未来都会转移至内地生产,让国内本土轻工业获得大量订单,与其自己亲自上,那还不如让整个国内的无数公司公平的竞争,然后也可以挑选各个产品做的最好的公司进行扶持,再入股,自己只参与投资,坐享部分回报就行了。
几万家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名企,卷出来的基本上都是精英,入股他们,让精英给自己半打工,才是最合适的。
“好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皮尔斯也没在意,又说道:“艾瑞克,记不记得上一次你去纽约好市多的时候,我曾告诉过你沃尔玛投资了一家名叫山姆会员店,模仿的好市多的模式,他们已经开业一个多月了,算是非常成功了。”
“所以,你觉得,它会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陈志文问道,虽然他是沃尔玛的大股东,但当初他与山姆沃尔顿定好了口头协议,他不会参与沃尔玛的管理,换取星河贸易进入沃尔玛供应链。
这几年来,双方一直合作的很好,陈志文才懒得去过问沃尔玛的事,而星河贸易也凭借着这一层关系外加本身就非常性价比的商品,成为沃尔玛的最大供应商之一,各取所需,长时间一来,每隔一个季度,远在万里之外香港的陈志文会收到沃尔玛总部寄过来的财报,其实就跟上市财报差不多,内部只是最基本的营收、盈利数据,自然也不包括山姆会员店的情况,除非山姆会员店的数量多了以后,这个业务会独立开来,单独出财报。
“不光是沃尔玛,沃尔玛的成功,让美国的很多其他超市,也开始尝试做会员仓储超市了,凯尔特也准备一次性在6个城市开建类似的仓储式超市。这是我们比较担心的地方。”皮尔斯说道。
“其实这也正常,我们开店的数量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我们开到一个地方,附近范围的超市销量直接受到严重影响,被大型零售集团关注也是必然,不比太过于担心。”陈志文非常淡定的说道。
但凡赚钱的生意,只要做大了,就必然会引起关注,特别是这类民用终端产业,当一家大型超市,在几年内连续在美国各大城市开了约50家分店,每个店面的面积还很大,生意还很好,那凯尔特、西尔斯这类零售巨头就算眼睛瞎了,也能听到一些风吹草动。
而好市多的商业模式,只要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就会明白,想复制的话,自然也简单。
“你不担心?”皮尔斯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