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三方互惠的合作-《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2/3)页
也就是说,一大笔首付+几年贷款还款都没了,最后还欠了债,一般人,是真的没机会再翻身了,像史玉柱、杨受成这种能够负债重来的,千万中之一的概率。
不过也没办法,这是商业社会最基本的运转规则,很多人向开发商闹事,可如果房价涨了他们似乎也不会补差价吧?
“陈生,既然我们都看好未来地产市场会恢复乃至更好,那不如尝试一下,对部分住宅进行二次抵押,这样一来我们也多了客户,也能保证很多香港普通人的正常生活。”霍建宁说道。如果是之前投资的抄家,那他不会有任何的同情,自己的投机自己负责,可现在有很多普通人也陷入了这样的困难,这让他也深有感触,因为他小时候,家庭也曾经被贷款困扰,差点破产。
“二次抵押没什么太大意义的,金额不会很高,还需要一个一个的调查,与第一次抵押的银行调取数据,太麻烦了,这样的成本反而更高,不划算,而且还要考虑到会不会有人从中找到漏洞,赚我们的便宜。”陈志文摇了摇头说道:“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获利更多,直接学欧美那边,买下很多银行的贷款,直接转移到我们银行来,这样一来,我们的资金相当于借出去了,住宅业主也转移到了我们海信银行,还有就是一般的银行,也会乐意接受这样的交易,目前香港的很多银行,经营的也不是很好。”
“直接购买他们的贷款?我在美国的时候的确学过这种金融交易,只不过美国那边有完善的金融工具,香港的话,就只能直接与银行谈了。”霍建宁想了想说道。
“如果是优质贷款,人家估计也不会卖给我们,如果是风险比较高的话,我们就杀狠价,反正他们也会认为很多住宅业主会还不起债务,一旦这种事发生,银行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拍卖、走法律程序,可能最后还回不了本,那还不如低价卖给我们。”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贷款合约交易,在欧美其实已经很常见,一家银行觉得自己部分用户的贷款有点不安全,于是就将这些打包放到金融市场出售,价格么自然比较低,而一些觉得没问题的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就可以接手。
甚至有的银行更会玩,将贷款打包后买了保险,再将保险上市当做股份一样出售,彻底变成了金融衍生品,08年的次贷危机爆发,这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香港这边没有这种经验,但本质上也都是金融交易,再夸张一点,如果银行倒闭被收购,那贷款也一样会转移,现在只不过是出售部分贷款业务。
“好,那我去与其他几家华资银行谈谈,也许他们会有这个兴趣。”霍建宁点点头说道。
“嗯,后面如果还碰到还不起房贷下,查一下为什么,如果因为失业,且只有一套房,那可以适当延期,虽说是商业规则,但我们也没必要死守规则,不过要保证对方是实在没办法做不到还贷款,才能这样做。”陈志文又说道。
“明白,陈生。”霍建宁答应道,同时也觉得自己真的是跟对了老板,大家都要赚钱不假,但不会为了一点小利,就不顾普通人的生活。老板的策略,可谓是一举三得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