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30章 龙门之乱(四)-《大唐之逍遥王》


    第(3/3)页

    ‘垒为京观’乃是古代将领为了炫耀武功,聚集敌人的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的军队在河南战胜了当时强大的晋军,将敌军的尸体堆放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不一定是挖成大坑活埋战俘。

    例如:《史记》中的长平之战、项羽坑杀20万秦军战俘;《汉书》中王莽坑杀反抗者等皆有记载。这也是为了显示军威、震慑后人的一种方式。在当代来看是惨无人道的事情,在古时候却是稀疏平常之事。

    张将军面无表情地打开城门,跨马而立再次带领五万人马冲锋陷阵了,一人一马冲入敌营杀的敌军人人噤若寒蝉,母端儿再次见识到隋军将领的杀伐果断心生惧意,萌生退意,他错误的估算了敌人的实力,高估了自己的本领,下场只有一个——死。

    李渊又独自领队千人站在城墙上,每一个士兵都是军队中的神射手,一手箭术出神入化,百步穿杨之辈甚多,于是他召集在一起就是要一举歼灭匪首,容不得他撤退,否则后患无穷。

    “给我放箭!”李渊一声令下,众将士齐齐射出手中的羽箭。

    李渊的箭术当世数一数二的,作为主帅他不得不亲自出手,他也拿出自己惯使的长弓准备弯弓射敌,左手握住长弓,右手捏着一根羽箭搭在弓弦,一眼便瞄准了母端儿射了出去,羽箭就像是枪膛中发出的子弹,迅速且力道十足,从人群中疾驰而过,羽箭与空气摩擦,划破空气发出‘吱吱’的响声。

    ‘啊!’母端儿惨叫一声,发现自己的前胸不知道何时被一只冷箭穿透,鲜血直流,厚实的盔甲硬生生的被穿透了,他震惊的看着前方不知这一冷箭是何人射出来的,力道居然如此强劲。

    右手握住箭杆猛地使劲,羽箭断成两截,仔细地观看了一下发现上面刻有‘太原李渊’四个字,他惊愕的抬起头望向城头出发觉众多士兵站在一起全部都把羽箭搭在弓弦准备发射了,大喊一声:“不好,快走!”

    用力的拨动了手中的缰绳,胯下骏马立即嘶叫起来,调转方向准备逃离战场,李渊又再次射出了力道十足的羽箭朝着母端儿咽喉射去,被他侧身避过致命一击,锋利的箭刃划破了他的脸庞留下一道深深地划痕,鲜血又再次流了出来。

    “不好!”李渊见到母端儿准备骑马遁走,他立即紧张起来,大喝一声:“擒贼先擒王!”

    众人纷纷把弓箭对向了准备逃走的母端儿,数千支羽箭一起发射犹如疾风暴雨的从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径直朝着母端儿射去,母端儿撇过头大惊失色,立即加大了手中的力道,战马跑得速度加快了,可是仍然逃不过羽箭的攻击,母端儿厚实的铠甲硬生生的被羽箭洞穿,胯下的战马的屁股也被羽箭射中疼痛感使得马儿更加的疯狂的吼叫着,母端儿直接被摔倒在地上,永远的死去了。

    “匪首已死,放下手中的武器停止反抗,本公可以担保你们没事!若是冥顽不灵,他就是你们的榜样!”

    李渊在城墙上目睹了母端儿从马上摔了下来,便知道他已经死了,立即大吼一声,连忙喝止众人,避免不必要的战斗。

    农民起义军的匪首被数千支羽箭洞穿,惨死当场,众人失去了领头人又瞧见隋军士兵的武力绝对不是自己能抵御的了的,就渐渐地放下手中的武器,全部都缴械投降了,无论接下来的命运是怎么样,他们都愿意去接受。

    龙门之乱到此才真正的结束,从匪首母端儿被万箭穿心身死当场,加之李渊‘垒为京观’使得他们深深地震撼了,他们心中胆怯了,害怕了,只能选择投降,他们不想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

    于是,此次在龙门以母端儿为首的农民起义军被镇压了!无论此次粘锅如何,可是这也掀起了大隋王朝反叛势力犹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发结果,宣示着大隋王朝迈入最后的阶段。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