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水到渠成-《三国之玺传天下》
第(2/3)页
孔融拍手赞道:“善,本该如此。小宇你为人聪慧机敏,当发奋图强读书上进。独自苦读无师教授事倍功半,小宇,你若愿意前往孔府就字,我这便写信给家中,让族叔收你为弟子。”
孔府在豫州鲁国,乃是儒家圣地,孔府家学是最为正宗的儒学,天下士人向往之地,虽然不知孔融嘴中的族叔是谁,但肯定是名重天下的大儒。
可是刘宇并不是真要成为穷经皓首的大儒,他要的是大儒门生的名气,好在乱世来临之前积攒声望应变。想到这里,刘宇郑重拜道:“多谢孔兄美意,宇一直不便离开洛阳,若是孔兄方便能在洛阳替我介绍一位师长,宇感激不尽。”
“洛阳?”,孔融拈须思索,道:“洛阳城中大儒自然不少,可是有暇授徒的人却不多。杨府、袁府此等门阀族学以你的身份恐难得其门而入。你先莫急,待我问过之后再说。”
孔融乐于提携有才华的晚辈,刘宇拜师之事着实记挂在心,洛阳城内适合的长辈、朋友问了不少,得知刘宇便是那个做蒸饼的‘义商’纷纷摇头拒绝,在他们看来‘义商’总归还是商,商贾怎能成为他们的弟子。
连番拒绝激起了孔融的倔脾气,道:“这些人目光短浅,不知小宇的才华,孔某一定要替你找寻一个明师,将来小宇成为大儒好好地气一气他们。”
刘宇心中早有人选,试探着问道:“我听说卢公曾在涿县教学,门下弟子众多,不知他是否还在教授弟子?”
“卢公,卢子干,卢尚书,他哪有空教授弟子”,孔融摇头道:“尚书台事务繁多,卢公连休沐都无暇,恐怕他无心授徒。”
刘宇笑道:“孔兄如遇到机会,不妨替我问上一句。”
这位声名显赫的东汉名士、重臣是个文武全才,但却不是个教书育人的好先生。史书上记载卢植的弟子有三人,刘备、公孙瓒、刘德然,还有一个跟他学过几天的弟子高诱,高诱是马融的再传弟子,单从文学造诣上来说,以高诱为高,刘备、公孙瓒因割据而出名,至于刘德然,要不是他父亲出资让刘备随同他一起拜卢植为师,恐怕史书中不会有他的记载。
几天后,孔融前往明光殿办差,见到尚书卢植,想起刘宇的拜托,试探着替他询问拜师之事。因为怕卢植拒绝,孔融把《善后四策》的功劳推给了刘宇,又讲述了刘宇为营救王允奔忙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