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青萸村看似三面环山,有很多山里资源,实际上只有两座山上有茂盛植被。外围山峰的土壤肥力糟糕,又粘又密,只有大树繁荣的树根可以深入下方汲水,而花草或根系不发达的植物很难生长。这样的土壤种不出来好东西,不然也不至于村设施只有一个庸医开的医馆,而且唐与柔对种植涉猎不多,无法帮助开采。 然而,这样的土壤却是很好的黏土。 土色棕红是因为里面有铁,含沙少,有黏性,这才让水份不易通过。很多年前,青萸村应该有人做过陶土生意,家家户户和破屋中都存着不少陈旧瓦罐,不知什么原因做黄了,后继无人。 但青萸村依旧是开陶埏(音同山)作坊的绝佳之地。 陶埏作坊可产出瓦、砖、罂、瓮等制品。只要有模子,大者缸瓮,中者钵孟,小者瓶罐,各式各样的成品无法列数,只是唐与柔嘴上偷懒,一股脑地全叫瓦罐而已。 因为陶制品稀疏平常,没有人想过该将他们推陈出新,做出新东西来。可事实上,县城中的陶艺制品,如酒坛、砖块、瓦片之类的特需物资都很紧俏,就连柳贾福满楼中的酒坛子都得十两一个。据说因为账房中饱私囊,过阵子这些酒坛子需要重新调换,也不知会损耗多少酒。 富商挥金如土,只求质量不吝惜价钱,但青萸村的人若是发现商机却吝啬成本,怕是也做不起来。 唐家在青萸村有祠堂,是土生土长的大家族,但唐家人却只想让子嗣成为书生,走上仕途,并且相当瞧不起商人。 他们从来没想过带领大家发家致富,这便成了唐与柔的商机。 她的计划在脑中盘桓多日。 可若是要做生意,绝对不能一拍脑袋就去做,一定得在行事之前考量再三。更何况,就算柳贾将转盘的钱都给她,不够她盘下一块好山,她必须做出完善的计划来说服别人。 这烧陶的作坊不能建在平地上,必须建在山冈斜坡上。一来可避免积水,二来可使得烧制时的火力逐级向上,省去很多成本。但陶土质量、运输成本、作坊的基础建设、人工……全都需要她提前核算。 到底是做砖头做瓦片,还是做酒坛子,又或者做新制罂瓮? 模具不同,制法不同,作坊就会完全不同。 她刚才去大堂问过游商,了解过周边的陶土价格,就和青萸村目前面临的状况差不多。这加固了她要开陶埏作坊的决心。 “柔姐……”小八行色匆匆,来到了后厨,脸色难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