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两大宠臣-《女侠千古情》


    第(2/3)页

    卫君咧嘴一笑说:“只是借用你的姓而已,不必介意。”说着走过来冲我施了一礼,道:“前番相见因不知刘公子身份,因此未以实名相告,请公子宽侑,在下姓韩名嫣,字王孙。”

    啊?

    今晚让我吃惊的事太多了,所以这次只是张了张嘴。

    韩嫣,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孙(脑子自动滑过关于此人的资料)汉武帝小时的玩伴大时的宠臣,据说跟汉武帝的关系很不寻常。(一想到可能是那种关系,觉得寒毛直竖,我是坚决的异性恋者。)

    韩嫣善于骑马射箭,善于谄媚。武帝即位,想讨伐匈奴,韩嫣就首先练习匈奴的兵器,因此越来越尊贵,官职升为上大夫。

    此人好打弹弓,“常以金为丸,一日所失者十馀。”一时长安市井流行“苦饥寒,逐金丸!”的说法。每次韩嫣挟弹出行,后边都会有很多儿童跟随,去拣韩嫣打失的金弹丸,很腐败的一个纨绔子弟,向来宠臣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韩嫣也是一样,最后得罪王太后,被赐死,死后还很不幸的列名《佞幸传》。

    切!想想来了汉代这么久,只认识了两个史上有名的人,却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不是好东西也就算了,还都没好下场,不晓得我是走什么运。

    虽然人家后来走背字,但现在还正鸿运当头,以我一平民百姓自然是得罪不起,别说他隐瞒自己的姓名,就是用一百颗“金丸”砸我,我不也得干受着?(金丸?金丸哪!)

    哎呀!刚才韩嫣说什么借用简岳的姓?那简岳就不姓简而姓卫了?我心里打个突儿,不会吧,不会是他吧。我上上下下地打量着简岳,看得他脸都红了。

    韩嫣对我的表现很感兴趣,说道:“刘公子,你不是看上仲卿了吧。”

    果然是他!卫青卫仲卿!

    我收回目光,喃喃地道:“真想不到,真想不到……”正了正色,没理韩嫣径问卫青道:“卫大人,您不在宫中当差,弄个假名字跑我哪儿去干嘛?到底有什么目的?还有你……”转向韩嫣,“你们在搞什么鬼?”

    卫青和韩嫣相视一笑,韩嫣恭敬地对我说道:“刘公子,若想知道其中缘由,请入内详谈。”

    看他们的神情,好象真的有什么重大的事。

    进了韩嫣的书房坐定,韩嫣说:“前番我们去南山打猎,谁知归途中莫名其妙被人行刺,幸得公子相助才有惊无险逃过大难。分手之后,我曾派人去靠山村找公子,欲请公子长安相见,再报救命之恩,谁知我的手下一到村子,就发现有人在暗中窥探公子……”

    听到这儿我一怔,窥探我?以我超强的警觉性怎么没察觉?

    韩嫣继续说道:“我的手下原就是个机灵的,他没有打扰公子,径直回来向我禀报。我与仲卿商量,觉得此事极不寻常,于是便差人跟踪那窥探之人……”

    我忍不住问道:“韩大人所说的不寻常,指的是什么?”

    韩嫣咳了一声,不自然地说道:“当日遇险,公子从天而降为我等解围,而且之后看到公子手中那些稀奇古怪的机巧物件,我等莫不惊异,尤有甚者,是公子手中伤人的兵器,非刀非剑,并非我生平所见的任何兵器,但此种利器世间少有,若当时问公子,公子也未必据实以告,于是……”

    “于是你回去后,就派人来打算用偷的吧。”我不咸不淡地揭穿他。什么请我长安相见再报救命之恩,觊觎我的枪才是真的。

    韩嫣的脸红了红,辩解道:“世间任何人看见那兵器都会心动,何况是我呢。现下匈奴为患侵扰边境,杀我子民,淫我妇女,皇帝陛下秣兵厉马,迟早会与匈奴开战,我身为人臣,若能为我大汉军队觅得如此利器,何愁汉威不张,匈奴不灭?”

    我收回嘲弄的神情,承认他说的对。若我与他身份调换易地而处,只怕做的更绝,相较之下,他还算是有礼了。

    我问:“算你有理,那到底是谁在暗中偷窥我呢?”

    不知道那家伙瞧没瞧见我洗澡,若知道他是谁,非把他眼睛弄瞎了不可。

    他见我不再怪他,继续说道:“我的手下始终没看见她的脸,只知是个女子。”

    噢,我松了口气。

    他又说道:“我本想向公子示警,但想到一件事,就搁下了。”说着眼睛亮闪闪地望着我,分明是要我自己猜是什么事。

    我当然不是笨蛋,一想就明白:“那天看到我手中……兵器的,除了你们还有那些黑衣人,你们感兴趣的事他们也未必不感兴趣,所以那名女子,必定是他们派来的人。韩大人你是想借此找出袭击你们的人对吧。”

    韩嫣微笑着点点头:“那些人着实大胆,竟敢连……我也敢行刺,来头定然不小,若不查出是何人所为,我岂能安心?”

    我心念电转,“竟敢连……”这里一顿是什么意思?显然还有没说出的话,莫非那些人要对付的并不是他韩嫣,而是另有其人?

    没容我细想,他接着说道:“于是我暗中派人查看,谁知那窥探的女子再也没出现过,我与仲卿屡次商榷,决定等下去,那些人心怀异志,绝不会就此罢手。于是派人每日盯住靠山村。终于等到来,却并非是那女子,而是个男人。他在公子房里翻来找去,没有找到那件兵器,却拿了一块玉环,恰在这时来了个老翁,遂将她吓走。我的手下一路追踪,谁知一入长安便跟丢了踪迹,接着公子来到长安,即有传言说公子要开馆授徒,我与仲卿商议,觉得此事过于可疑,决定让他前去拜师,然后引公子来此。”

    原来如此。

    我看了眼一直沉默不语的卫青,这个首席大弟子看来是与我无缘了。

    “引我来,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些吗?应该还有吧。”我说。

    这次卫青总算开口说话了:“先生一入长安,就迫不及待开馆授徒,我与王孙总以为奇怪,但又不便公开相见,于是才用此计引先生来此。”

    这时候的卫青虽非藉藉无名,但也只是个统领期门军的太中大夫,离大司马大将军还有数步之遥。民间认识他的人不会很多,所以他才可以更名入肖刘馆。

    可是不对呀,史书让记载当郭解迁茂陵之前,卫青好象替他在皇帝面前说过话,他跟郭解应该认识的才对。

    于是问卫青:“大人与郭解认识吗?”〕

    卫青摇摇头道:“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先前以为他是位肝胆侠义的好汉子,还曾在陛下面前为他说话。如今看来……”下面的话没说,看来是有什么事令他对郭解的印象转恶了。

    没见过人家就替人说情,这卫青年纪轻轻就这般侠义性情,合该他名垂青史。

    韩嫣有点沉不住气了,向我催问道:“公子,开馆之事倒是有何缘由?”

    对此事我也正有疑虑,于是就把事情的来胧去脉据实以告,说完后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我,一时大家都沉默下来。

    好半晌,韩嫣沉吟着道:“此事甚为奇怪,郭解乃一市井小民,虽名为侠客,实则与盗匪无异,他如此急着开馆,又将自己门客送来学艺,究竟我是何意图?”

    卫青看了他一眼,两人眼睛同时一亮,不约而同地开口道:“莫非他亦是此意?”

    我不耐烦他们在我面前打哑谜,问道:“到底是什么‘亦有此意?’你们有什么意?他又有什么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