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近况-《大唐岭南王》
第(2/3)页
江南终于彰显出了潜力,三季稻全面铺开,家家户户皆有余粮,水果,蔬菜,有了官府提供的种子,房前屋后都种满了,家禽饲养,尤其是鸡鸭鹅,每一户都有不少。
专业养殖户也由此而生,一个小地主,原本只有几十亩地,几家佃户,现在按照官府要求,把佃户放了,买了十多个俘虏,雇佣了几个大唐百姓,在种了一年三季稻,水果,蔬菜之后,发现粮食太多了,一年产出,交完税之后,还有大量剩余,完全够一大家子吃两三年的,而且明年还会增加,不由得出现幸福的烦恼。
原本还想把多余的粮食卖成钱,但是由于家家丰收,市场上粮食价格下降得多,卖的话感觉心痛。
也许你会说价格低一点,为何就不卖了,官府一直在收购呢,这也是因为百姓都穷怕了,好不容易有了余粮,那里还舍得卖,交完税,多余的都存起来了。
当然也就不会在买,官府虽然在收购,但是价格都是比着市场价格来的,而且检查严格。
至于商人,虽说也在收购,不过现在丰收当然就要压价格,而且现在商人更喜欢收购的是其他值钱的物品,对于粮食这种,价格不高,运送麻烦的东西,已经很少有人收购了,因为现在大唐是完全不允许粮食卖出国内的,比铁器管控还要严格。
于是这个叫朱有財的小地主,灵机一动,开始了大量养殖家禽,在听说了长安有山庄套种养殖,特意花了半年时间,前去学习,回来之后,又雇佣了几个突厥人。
利用江南水乡的优势,引流一条小河,沿着他的土地,有三里路长,全部养上了鱼,种上了莲藕,还养了鸭子,鹅。
经过三年发展,现在有了上万只鸭,数千鹅,每年都还在增加,早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在他的带领下,附近几个村庄都跟着学习,现如今,朱有财还建立了作坊,把鸭蛋,鹅蛋做成皮蛋,肉做成腌肉,远销南洋,而且现在每个月都有专门外地商人,前来收购鸭毛,鹅毛,这些都是做羽绒服的上佳材料。
现在冬天皇家,勋贵,早已不爱穿棉衣了,羊绒做的内衣,鸭绒做的羽绒服,上等皮毛销制的外套,这才是身份的象征。
羊毛线衣,棉衣都是一般百姓最爱,至于劣质棉衣,那都是给俘虏穿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