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忙碌大唐-《大唐岭南王》


    第(2/3)页

    他对这一套熟悉,也是长孙的工坊农庄,经常让他去巡视,管理,所以其中的优缺点都是心知肚明。

    而且李承乾继承了李世民的一个优点,善于学习使用最佳办法,学习别人的长处,纳为己用。

    张玄素是大儒,就安排帮着处理内政,公文,于志宁有不少地方管理经验,且能力上佳,李承乾就把大局掌控,调配等事情都交于他。

    而一些具体的事务,李承乾亲自安排,讲解给一大群少年,告诉他们自己的要求,以及需要他们如何去做,一个月之后又根据上官仪等人的表现,进行了工作安排,有能力的自然加重担子,而能力差的,也是用其特长,去监工,这种活路相对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需要按照吩咐去完成就是。

    “回禀太子,按照要求,百姓都已经搬离,河提两岸已经停止主角,转而开挖新的渠道。

    玻璃,砖石,茶,丝绸作坊已经建立,为秋收准备的官仓也全部修缮,新建完成,新的农庄会在入冬前初步完成。”十五岁的裴行俭,拿着报告对李承乾汇报道。

    经过数年学习,又有多次外地观政的机会,在秘书监也实习一年,裴行俭已经彰显出了属于自己的风采,相比年龄更大的上官仪,反而是他更加处事老道,办法也灵活多变,李承乾看重于他这点,留着身边帮着处理事务,拿拿主意。

    “守约,养殖鱼类一事如何了?”李承乾倾听之后,放下手中纸笔问道。

    裴行俭父亲和几个哥哥早已死亡,自己几年前就给自己取了一个表字“守约”。

    李承乾多番考虑,决定把养鱼,作为重要的一项项目来做,要用把渔业做成云梦泽四周郡县的支柱产业。

    开渠引湖水,即能浇灌田地,还能减轻洞庭湖蓄水压力,避免洪水泛滥。

    在主渠上开一小口,引入鱼塘,水太多了还能关上,用来养鱼实在方便,而且采用的是乱石,荒地,还不影响田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