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驻岛大佬家的甜软小美人[年代]》


    第(3/3)页

    此时的托儿所里,早就已经乱成一团。

    照顾孩子们的老师发现团团和圆圆不见了。老师一个人担待不了这么大的责任,只能立马去找聂园长。

    “实在是人手不足,我这个班,就只有我一个老师还有一个阿姨,刚才阿姨没仔细看,我也——”

    聂园长把脸色一沉:“现在不是推卸责任的时候。”

    聂园长动员办公室里其他同志,一起出门找。

    托儿所不算特别大,他们找遍了前院后院以及孩子们睡觉的区域,始终不见人。

    一行人又出了托儿所。

    海岛不小,到处都是弯弯绕绕的路,再加上,俩孩子是外省来的,之前从未见过大海,如果跑去海边,很可能会出事。

    聂园长急得团团转,和其他人兵分好几条路,越想越担心,神色凝重。

    “聂园长,您看那边!”

    聂园长望过去。

    当看见两个衣着整洁的小团子时,她高高悬起的心终于放下来。

    “所以你们下次不可以再自己跑出来了。”宁荞说,“如果想姥姥了,就让舅舅和舅妈带你们回老家看看。”

    “他们会同意吗?”

    “有时间的话,应该会的。”宁荞软声道,“我带你们回托儿所,好不好?”

    “老师会生气吗?”圆圆怯生生问。

    “会生气的。”宁荞说,“但那是因为担心,怕你们遇到危险。你们只要保证,下次不会再这样就好啦。”

    “我保证。”圆圆低头扯了扯团团的衣角,“哥哥也保证。”

    聂园长的眉心舒展开来。

    身旁的老师也急坏了,连忙上前。

    团团圆圆被托儿班的老师带走。

    聂园长走上前,向宁荞道谢:“我是托儿所的园长,姓聂。这次让两个孩子跑出去,是我们管理不严,多亏了你,否则两个孩子出了意外,我怎么过意得去。”

    得知宁荞就住军区大院,也认识这两个小朋友时,聂园长叹了一口气。

    “这两个孩子,也挺可怜的。”聂园长感慨道,“才四岁不到的年纪,就经历了这么多次分离。”

    和爷爷奶奶、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三姑三姑父以及姥姥的分别,姑且不提。最让人心疼的,是他们小小年纪,就要面对父母的死亡。

    其实直到现在,团团圆圆还无法理解死亡代表着什么,只知道爸爸妈妈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远到也许再也没办法回来。

    “他们还问我,是不是有一种交通工具,叫作飞机。坐上飞机,就能见到他们父母了。”聂园长是个感性的人,说到这里,眼圈微红,“我告诉他们,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坐飞机,得有介绍信,出公差才可以坐……他俩还说,等长大后,也要成为体面的公家办事人员,到时候出公差去找父母。”

    聂园长揩了揩眼角的泪:“瞧我,连这么小的孩子都骗。”

    “聂园长,等团团圆圆长大一些,会理解您的良苦用心。”宁荞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手帕。

    “这俩孩子刚来到咱们这里,还没适应,午睡的时候经常惊醒。”聂园长接过手帕,情绪稳定了些,“他们老家那些亲戚,不愿意照顾他们,其实我也能理解。大家过得都不容易,抚养两个孩子长大,就算不念书,只让他们吃饱穿暖,也得花不少钱。”

    “我听说团团圆圆的父母有正式单位,他们去采药材意外离世,厂里没有发抚恤金吗?”宁荞问。

    “哪来的抚恤金啊!”聂园长说起这事就来气,“我向两个孩子的姥姥打听过,说是他们父母坠崖之后,搜救了几天,没找到尸体,药材厂就不认账了。”

    “没找到尸体?”宁荞一愣。

    这是原剧情中并没有提及的。

    那本年代甜宠养娃文,对于孩子的身世,只一笔带过,重点在娃和舅舅舅妈的相处。

    “山崖底下是一条河,河流湍急,指不定给人冲到哪里去了。那山崖特别陡,早些年死了不少人,一般来说,村民根本就不会上去。这事一出,就连那边的村民都说人肯定是没了,可药材厂舍不得出这钱,就是不认账。”

    聂园长说到这里,才顿觉自己失态。

    “瞧我,拉着你说了这么多。”她将手帕还给宁荞,“同志,手帕你拿回去吧,我刚才还没用。”

    聂园长和宁荞道别,等走远了,才突然想起一件事。

    托儿所里人手不足,刚才看这小姑娘和孩子们说话时有耐心,还懂得舍身处地为他们考虑,她便想,问问小姑娘现在缺不缺工作。

    居然给忘了。

    -

    军区中学的期末考试比小学要晚几天,江奇被妹妹的好成绩激励鼓舞,去上学的路上,就像是战胜的大公鸡,雄赳赳气昂昂。

    江源看得心里发毛:“你也要好好学习了?”

    “保密。”江奇神秘地说。

    江源陷入沉思。

    一个家里,总共有三个孩子。三个都不读书,学习成绩差一块儿去,就没人盯着他不放。可现在江果果变成读书的孩子,江奇也开始振奋精神,就只剩下他一个,看起来,岂不是像江家唯一的蠢蛋?

    这未免过于格格不入。

    “二哥,我回教室了。”江奇摆摆手,往自己班级跑。

    四妹说,学习的时候,是有劲儿的,每当做出一道题的时候,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很快乐。

    江奇没试过从学习中收获这样的快乐,但他做饭时,也像妹妹攻克难题一样,有成就感。

    学习不是他的兴趣所在,江奇决定不勉强自己。

    他要回班级,研究一下新菜色。像罗琴姐的母亲一样,就连素菜,都能做出一番与众不同的喷香滋味。

    江源望着江奇兴冲冲跑走的背影,有点羡慕。

    不着调的老三和老四都进步了,就只有他这个老二还在原地踏步。

    江源和弟弟妹妹不同,他有点像江珩,是个心里能藏得住事的人。

    即便忧心忡忡的,可回班级的时候,他看起来仍旧面色如常。

    只不过,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在看见老师站上讲台之后,他还是拿起了课本。

    他的同桌是个脸蛋圆圆的可爱女孩,叫夏月明。

    她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

    “看书。”江源强调,“学习。”

    夏月明指了指他的书本:“这是数学书。”

    “所以呢?”江源不耐烦地反问。

    已经开始上课了,他俩的声音有点大,吸引了其他同学。

    还有原本站在讲台上的老师。

    “我们现在上的是化学课。”老师走下讲台,屈起手指敲了敲他的课桌,“所以,你要拿出化学书。”

    江源茫然地望着化学老师。

    这老师是新来的?看着可一点都不眼熟啊。

    “你的化学书呢?”老师问。

    江源往书包里掏了半天,又在课桌上找。

    夏月明见状,两只手将自己的化学书圈拢,往外挪了挪。

    摆明是不会借他看的。

    “我……可能没带。”江源说。

    化学老师语气不善:“上课不带书,你来干什么的?出去站着。”

    半分钟之后,江源已经站在班级门口的走廊上。

    这里是他的专属位置,还是在这儿吹着风舒坦。

    一阵凉风袭来。

    江源打了个哆嗦,小脸严肃,站得更加笔直。

    化学老师时不时瞄到门外的江源,又好气又好笑。

    问他为什么没带书,他只要解释一下,说昨晚带着化学书回家复习,一不小心忘了带回来,这事不就过去了?

    这孩子,既皮,又实诚。

    -

    宁荞今天出门早,路上耽搁了会儿,但也没迟到。

    锁好车出来,她还在想刚才聂园长说的一番话,和两个小孩无助、怯生生的表情。

    她一路往办公室走,听见里面传来的窃窃私语。

    “不会吧,她真是这样的人?”

    “这事本来就不合理,如果真是这样,倒说得过去了。”

    “无风不起浪,怎么不举报别人,光举报她呢?”

    “到底是谁举报她的?昨天成绩刚出来,今天举报信就直接交到校长办公室,效率还真高。”

    “还能是谁?我估计就是——”

    宁荞推开办公室的门,里面的声音戛然而止。

    与此同时,袁校长也到了。

    袁校长神色严厉:“宁老师,有人举报你帮助三年二班的江果果同学舞弊。这件事,我们会公正调查,严肃处理。”

    办公室里鸦雀无声。

    只有孙老师站出来。

    孙老师一副公正的姿态道:“调查时,人事处、政教处的同事们和两位校长都会在场,你自己得先把态度摆正,好好解释。这件事得掰扯开来,说清楚,如果你真为了得到岗位帮助学生作弊,就不光是我们学校的事了,不知道会闹到多大。”

    “多大呢?”宁荞反问。

    孙老师一开始,就只是站队而已。

    但现在不一样了,那天宁荞让她难堪,现在找到机会,她毫不犹豫地回击。

    “闹大了,消息传到你们家属院,影响到你爱人,也不是不可能。”孙老师抬眉,吓唬她。

    “那就直接闹大吧。”宁荞抬起眼。

    孙老师噎了一下,皱眉:“什么?”

    “是哪位举报的我?”她的语气温柔有力,“我希望和这位同志,当面对质。”

    袁校长略有迟疑。

    他没想到被举报的当事人,居然会这么硬气。

    办公室里,窸窸窣窣的议论声一片。

    宁荞再次平静地开口:“同时为了避免校方息事宁人,我要求当面对质时,岛上文教局的同志也能在场。”

    作者有话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麦芽糖  25瓶;db  20瓶;闲de长蘑菇、故今年。  2瓶;靜靜看書、噗噗金珼珼、呐,糖呢?、sophia  1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