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瞿能与晋王-《大明公务员》


    第(2/3)页

    只是朱允炆不明白,方孝孺与丁显也不明白。

    他们杀的不是朱雄英的支持者,他们杀的是军中常遇春一派。

    徐常并称,说实话,常遇春在军中的势力是不如徐达的。更不要说常遇春早死,儿子不争气,如果不是蓝玉能支撑门户,常遇春一脉早就在军中不成样子了。

    但即便如此,作为开国以来最大的军头之一,这一脉的关系网,不知道有多深多广。

    想要连根拔起,难度太大。更不要说,蓝玉因为朱雄英的母族支持朱雄英,但是常遇春一派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的。大家出来混,要的是功名富贵,更不要说常遇春死了几十年了。当年的情分还剩下多少,真对常家忠心耿耿,也不会让常茂流放在外,也没有多关心。

    更不要说,大明勋贵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也是朱元璋分化了很久,才形成各个派系,否则的话,他们联合起来,只有一个名字,淮西功臣集团。这才不好对付。

    朱元璋都感到棘手的问题,朱允炆不知道深浅地一刀下去。自然碰到硬骨头。

    方孝孺说道:「臣以为当派人连夜奔赴东胜

    ,劝说瞿将军,臣没有记错的话,瞿将军家族应该在南京城中吧。」

    傅友德点点头。虽然他觉得这一件事情不地道。但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瞿能的父亲名叫瞿通,是淮西老将,在洪武十三年就已经在五军都督府任要职了。虽然没有封侯。但距离伯爵也是一步之差,在朱元璋在南京赐府第。死后葬在合肥老家。但是瞿能一家在南京落户了。

    方孝孺说道:「让瞿将军家中子侄去传旨,并加追封瞿老将军为伯。引瞿家子弟入宫宿卫。国公以为如何?」

    傅友德说道:「老臣与瞿能不怎么熟悉。」

    的确不怎么熟悉,前文说过,明军内部派系,在朱元璋渡江前后,就已经形成了,冯胜,徐达,汤和,邓愈等人,包括常遇春,都在渡江之前,就已经在军中任要职,或者亲眷在军中任要职。而傅友德,是在陈友谅麾下投奔的降将,虽然也是淮西人,但是双方不是一个路数。这也是为什么傅友德近些年才冒出头。如果不上这些老将真不能打了。傅友德想要冒出头需要更长时间。

    而瞿家是跟谁朱元璋渡江的一员。

    不是一个派系的。

    丁显说道:「如此一来,臣以为当设一后手。」

    朱允炆说道:「后手?什么后手?」

    丁显说道:「晋王。」

    朱允炆微微皱眉,晋王在皇后死后上蹿下跳的种种,还在眼前。朱允炆对晋王有好印象才怪。不过,晋王在这一件事情之后,被撵回封地,当了缩头乌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