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傅友德崩溃-《大明公务员》


    第(2/3)页

    那个时候北边的人,可不会体谅国家的难处。

    但是傅友德能有什么办法啊?

    他杀人能变出来后勤物资吗?维持十几万北伐的军需物资,简直是如山如海。傅友德的家产全部砸进去,也撑不住的。

    于是,原本想要先发制人的进攻搁置了。

    傅友德本质上还是想完成原来的

    计划。他想给后方一些事情,让后方将物资送上来。但是多拖延了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效果,虽然徐州铁厂已经开始生产了。每天生产出来的火器直接送入军营之中。但是杯水车薪。

    而且长江口的战事,也影响到这里。

    让傅友德明白,他想等后勤充足的情况下,与北军交战,已经不可能了。

    虽然南京方面给傅友德决断权,也就是傅友德想怎么打都可以。但是实际上,傅友德那里有许多选择。根本就没有选择。..

    傅友德本人想北上,因为他知道,坐守迟早是守不住的。而今即便能守住又如何?将来一定会出问题的。所以要进攻,要掌握战略主动权。

    即便进攻或许会遭遇失败,但是傅友德本人是有信心全身而退的。

    有损失也损失不大。

    但是只要能打断北军进攻的攻势。就足够了。

    否则守的时间长了。上上下下的军心士气就非常不堪了。

    南军就没有未来了。

    但是傅友德手中筹码,根本不够。

    北边是怎么样的铜墙铁壁。

    傅友德自然是知道的。

    傅友德之所以要大量后勤物资才要动手,就是知道,必然要用火力将这些地方给一一敲掉。否则难以寸进,就好像北军在陕西打得一样。

    如果没有足够的火药,在击破重重防御之后,遇见北军主力,也就没有再战之力了。

    毕竟,火器时代,士卒仅仅是移动的载体,火药才是作战的底气。

    而不北上,傅友德就必须西进了。

    去支援洛阳战场。

    但是傅友德很清楚,他一离开,山东战场必然引来北军的反攻。即便留下人镇守,但是很多地方都要失守。更重要的是,哈刺不花南下的趋势难以抵挡。

    甚至他觉得最坏的结果,就是哈刺不花的水师与方乘风的水师汇合打通,沿岸所有港口。北军甚至能够沿着海岸线直接进入长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