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收商税,免除辽饷-《朕的大明帝国》
第(2/3)页
为何?因为陛下你想收啊!方从哲在内心腹诽着,但明面上还是正声道:
「陛下,我大明的江南等地并无天灾的困扰,可是这些年来,江南等地的粮食收成年年减少,甚至还要湖广等地的粮食赈济!」
「为何?」朱由校皱眉道,这江南等地的可以说是鱼米之乡,怎么还要其他地方赈济粮食啊?
「陛下,江南等地的地主士绅们,都将精力花在了商业上面,而不是农业生产!」
「像有些人将种植粮食的田地都拿去种植桑树,良田不种粮食,所以粮食产量自然而然的减少。」方从哲回答道,身为浙党领袖的他,自然清楚在浙江改稻为桑的风气有多重。
「所以,爱卿就提议要征收商税?」
「陛下,江南商业之发达,乃大明之最,不征收商税是国朝的一大损失!」
「这一点,爱卿个亓诗教他们商量过了?」
方从哲闻言,内心不由的一惊,说话的声音都有一些结巴:「是、是的陛下,老臣和一众朝臣们商量过了。」
「他们也都支持朝廷征收商税?」
「是的陛下。」他们能不支持吗?只有支持皇帝,他们身上的这一声官服才能一直穿下去。
「既然如此。」朱由校想了想,对着方从哲说道:「方爱卿,你去和毕自严去商讨一些国朝对商税的税率该定多少。」
「商人逐利,这是他们的本性,朕也是知晓的,可是这些商人富有之后,多变为唯利是图,为富不仁之辈,像那些晋商私通建奴和蒙古,出卖国朝,朕对此深恶痛绝,所以朕也倾向于征收商税。」
「那赵宋每年向辽、金等国缴纳那么多的岁币,钱从哪来,不就是收的商税吗?我大明对那些商贾们是在太好了!好到他们都认不到人了!好到他们私通建奴,出卖国朝!这个商税必须收,而且还有重收!」
「朝廷征收商税后,才能撑起大明这么一个大帝国!」大明在历史上就是亡于财政困难!偌大的一个帝国,只向着平民百姓收税,什么辽饷、剿饷、练饷的,百姓口袋中才多少钱啊?
相比于平民百姓,那些富商们的油水才多呢,得去好好压榨!相信大明的百姓们都是会支持朕的!
商税啊,后世国家的财政收入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很少,像月工资未的都没有达到起征点。
在朱由校看来,只要商税收的足够多,朝廷开辟的财源也足够多的话,根本不用收什么农业税了,朝廷有钱的话,直接向农民买不就好了吗?
就在朱由校天马行空的时候,方从哲却是出声说道:
「陛下,微臣就怕地方上的衙门与当地的商贾勾结,使得朝廷收不上来商税啊。」
「爱卿是怕那些商贾们贿赂官员,以此来逃税?」朱由校问道,这个问题就是官员的贪腐的问题。
「是的陛下,微臣还恐地方上的小吏以此为由横征暴敛,来达到敛财的目的。」方从哲一脸的担忧:「陛下,若是管不好,反而会祸及普通百姓身上。」
.「那反而会是得不偿失了。」
朱由校理解方从哲所想,这搞不好会的话,商税收不收的上来不说,恐怕还会激
起民愤。
「方爱卿多虑了,朕之后不会让各地的小吏去征收大明一切的赋税。」朱由校对着方从哲说道:「朕已经命令太仆寺卿毕自严筹建一个新的衙门,税务局!专门负责收取大明一起赋税!」
「不过,对于爱卿之前所言,商贩勾结官员来逃避收税,朕觉得可以让锦衣卫监督!而且负责征收税款的官员每两年进行调动。」
至于说,能不能彻底根治贪腐,朱由校是不敢打包票的,毕竟在二十一世纪的新中国还时不时的爆出有官员贪污的新闻。
「至于说,监督之人互相包庇,朕想来,不会有人会放过升官的机会!」
按照陛下的说法就是,官员之间互相监督,检举有人***者可以升官?这确实是可以避免一些互相包庇的事情发生。
「微臣明白。」方从哲点头应道。
「还有,朕决定了,取消辽饷等一切苛捐杂税!像陕西这样因为天灾导致连年收成不好的身份,直接就免赋税三年!」这个免税三年之前派人命刘忠去陕西征兵时,告知了他,现在朱由校让方从哲去拟旨正式昭告天下。
「陛下圣明!」
......
陕西。
一名衣衫褴褛的老汉,坐在自家的门前,看着碗中的白粥唉声叹气:「这老天爷不给活路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