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零售业的未来-《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2/3)页

    理论上来说,如果能够早十年在国内扩张零售,同时因为早,那也可以选择最佳的位置,那就可以相对于其他外资品牌,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甚至即使网购市场出现,也不会影响太大,后世美国有沃尔玛、欧洲有家乐福、欧尚等,可国内却没有一个规模超级大的零售连锁超市,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网购的出现,限制了实体零售的扩张,但如果实体零售扩张的早,那也不至于会被网购给击垮。

    “陈生的意思我明白,可这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之前您的企业也都是重点出口行业,在国内出售的东西,也一样是国内需要的。”林局长顿了顿又说道:“我明白投资与市场是需要共同存在的,陈生想要开拓国内的市场也很公平,可零售行业,这里面涉及到东西太多了,容许外资进入,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林局长,你可知道,在发达国家,真正创造就业数量最多的,往往不是工厂,而是服务行业。”陈志文也没有在意,反而说道:“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想靠着更多的出口,没有错,谁都想要贸易顺差,但这样的事情总有个极限,你不可能一直都是顺差,不然逆差国肯定有意见,所以,想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要增加国内消费。

    我也知道目前国内人均收入不算很高,可问题就在于,有钱的人不消费,那钱都是沉淀下来的,如同古代地主将大量白银珠宝全部放在自家地窖里,那不就等于经济是一潭死水吗?”

    “可刺激消费,也得老百姓手中有钱吧?”林局长问道。

    “不需要所有的人都有钱,哪怕只有5%的人手中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人去消费,他们消费了,就能让钱流通起来,从而让更多的人有了收入,然后他们也消费,最终带着大部分人都有就业都有消费,还能大规模带动工厂,你不能指望全内地的工厂,都依赖出口吧?”陈志文反问道。

    “陈生说的有道理,国内内部消费的事情中央也在考虑,只是这件事与陈生投资零售行业似乎没什么关系吧?”林局长比较委婉的说道,如果是其他人,哪怕是其他国家的零售行业巨头,可跟国内又没什么关系,那自然适当给点面子就行了,可陈志文不行,先不说人家这么多年在国内投资了那么多产值上亿美元乃至超过十亿美元的项目,就是人家旗下公司,每年给国内的大量订单,都带来了百万就业以及每年十亿美元以上的纯外汇收入,这样大的贸易量,如果对方是个国家,再没有什么大矛盾之类的,那绝对就是友邦了。再说,人家提出的要求也只是商业贸易,不算过分。

    “没有什么太大的直接关系,可只有先进的零售行业,才能刺激消费,不是吗?西方国家发展到现在的零售体系,就是多种经营模式竞争之下最后的产物,也就是最优解,所以国内也更需要引进这样的模式。”陈志文说道:“国内的担心我也明白,毕竟零售本身不产生生产价值,如果让外资零售进入国内,只会造成国内外汇损失,可是我与国内在很多行业也合作过了,我更看好的是国内几十年后的未来,而不是现在能够从国内赚走多少美元,那么引进香港的零售经营模式,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

    如同国内人自己开店一样,我旗下的大润发与百佳超市,在深海市也是经营数年了,林局长可以去派人查一下,当地的很多人,特别是有点钱的,可是经常去超市消费的,这些消费品都是来自于国内,那必然可以带动工业发展,再一个,零售本身也能带动大量的就业,一个超市,至少也是需要三四百员工的。”

    林局长想了想说道:“陈生,我们国家在很多事情上也需要慎重对待,不能只考虑到未来,很多时候也要考虑到现在,不光是零售行业,就是任何行业,太先进的西方产业进来,都会造成很强的冲击,我们也需要考虑很多现在的问题。”

    “这方面我也考虑过,如果国内同意我旗下的屈臣氏进入国内,那么在最近五年左右,我也只会选择的部分城市投资,具体数量我们还可以再协商,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当做未来国内放开零售行业的一个试验品,无论怎么说,国内想要自由的在全球进行贸易,那这一步,也是迟早的事情。”陈志文又说道。

    其他国家不会是傻子的,你来我这自由投资,我去你那就不行,如果只是少部分特殊行业比如烟草、银行、石油、钢铁等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行业,各个国家都会有很多保护政策,说的过去,可其他普通服务行业,还是有很多限制,那就没理由了。总不能你一直赚我的钱,不让我赚你的吧?资本家也不会答应。

    虽然发达国家自己在各方领域都很强,搞这种“贸易自由”,本质其实就是想用自己的优势,来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可没办法,现在就是西方社会主导全球经济,就是以自由贸易之名,来行这种阳谋。
    第(2/3)页